網友們對這間座落在觀音鄉的創意素食餐廳褒貶不一,
這回可是帶著"既期待又怕受傷害"的心情前來"呷跨賣ㄟ"啦!
果然如網友們說的, 這間餐廳好隱密啊!!
要不是蓮花池外停了不少車, 又曾在網路上看過照片,
不然車子真的會給它"咻"一下開過頭勒~
兩個蓮花池的中間有條步道, 走進去就是餐廳了.
蓮花池的水還蠻渾濁.
裡頭的魚兒在泥巴水裡求生存, 有點辛苦的感覺.
再往前走幾步就可以看到這座年代久遠, 頗具歷史意義的門樓.
這座門樓是山西省境內清咸豐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門.
老闆可是千里迢迢把古物從大陸搬過來的唷!
四個大字寫著"和氣致祥".
從這個角度看, 樹木好像形成綠色拱門喔!
<遠處有一個小池塘>
<走下去就到喽!>
<美吧!>
<餐廳對門的石板雕花>
<看到餐廳大門了>
應該是餐廳大門吧?? 第一眼看到時思考了一下.
雖然外頭停了很多車, 怎麼感覺異常寧靜好像沒什麼人呀~
<水來青舍>
把門推開後才發覺剛剛的想法一整個是錯覺! 裡頭可是滿滿的人啊!
除了塌塌米的位子外就剩下眼前這一桌可以坐了.
本人腳不方便問問能否坐高椅子, 老闆就說不然我們先坐好了, 另外那一組客人應該不會那麼早到.
我們坐定後沒多久後又來了兩位的客人, 他們就跟我們坐在同一桌.
陸續再湧進了客人把塌塌米也佔滿了.
太厲害了! 很難想像假日會是什麼樣的繁榮景象!!
看完這一張餐廳建築簡史, 我只能說: 老闆真是太有心了, 一磚一瓦得來不易啊~
我們在吃飯時聽到隔壁比丘尼們聊天說: 老闆把一樑一木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組裝起來
的費用, 比運過來的費用還貴呢!
這塊匾額應該也是上百年的吧!
在這裡吃飯就像回到了古時候, 坐在大戶人家的大廳用餐一般, 少了點喧囂多了點藝術氣息.
某些客人也穿著中國風的棉質上衣, 寬大輕鬆, 直接和古建築物融為一體了.
<麥茶>
由於餐廳客滿, 服務人員上菜幾乎都不會介紹, 直接放在桌上就行色匆匆的離去.
<水果優格沙拉>
水果還蠻豐富的, 有鳳梨, 柿子, 芭樂, 蘋果... 等, 上面還有幾條乳酪絲.
水果的新鮮度還OK, 乳酪絲是這道沙拉最好吃的部分啦! 還蠻香濃的!
<花生豆腐>
還不錯, 不過花生味稍微淡了一點.
個人覺得要把綠葉上的哇沙比沾在豆腐上, 味道會更豐富更好吃喔!!
<蔬菜手捲>
一開始抓起手捲, 紫菜的部分有一點黏黏的,
不知道是否有塗上什麼佐料?
蔬菜捲吃起來還蠻清爽的!
吃到中間時有一些顆粒狀的香料, 讓手捲的味道有一點辣辣的, 還不錯!
<炸地瓜和炸榴槤>
還第一次吃炸榴槤呢.
榴槤吃起來好像炸香蕉喔, 只是味道變成榴槤味, 中間軟軟的, 拉開會牽絲.
<一壺醋>
<紫米五榖飯, 海苔, 泡菜>
這道菜要DIY喔! 自己包就對了!
一開始乖乖的包了幾個, 搞得手忙腳亂! 後來覺得太麻煩了, 直接把飯和泡菜通通丟進碗裡,
把海苔撲在上面用筷子一夾就會變成一丸, 直接送入口中最快啦!
這可是婆婆教的撇步呢!
推薦他的泡菜! 香辣爽脆很好吃!
<素客家小炒>
我和婆婆都蠻愛這一味的.
醬汁有炒入味, 杏鮑菇還蠻有嚼勁的!
<炒雜菜>
這道還好, 覺得菜好少喔!
<猴頭菇枸杞盅>
材料非常豐富, 湯頭清淡不油膩, 我可是喝的一滴不剩!
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蓮藕有一點太硬了.
看一下另一匙的材料: 栗子超級甜! 好吃!
甜點是紅豆粉圓湯.
甜點有一點NG.
紅豆好甜喔, 然後粉圓沒有味道.
不是冰的也不是熱的, 常溫的紅豆湯有點怪異~
我們的餐點就在紅豆湯這兒劃下句點了.
<吊蠟燭的檯子>
<小石獅>
這桌原本坐著比丘尼們.
有一桌客人吃飽後, 索性拿起佛書就這麼看了起來! 很悠閒呢!
這扇古門真大片!
<扣環細膩的雕工>
<諸願成就>
櫃台擺了個骨董算盤.
這間餐廳的硬體沒話說, 每一個小細節都值得好好觀賞.
但是服務就稍微差了一點點. 服務小姐們其實不會態度不佳, 只是太忙了,
臉總是面無表情的忙進忙出, 有種端菜端到心情很差的感覺.
老闆和老闆娘是唯二會笑的服務人員.
原本訂我們那一桌的客人, 我們吃到一半時就來了.
他們不是很滿意這桌先讓給我們和另兩位客人坐.
我們聽到了也覺得不好意思.
服務小姐就在旁提醒我們說我們坐了那組客人的位置,
之後上菜就非常的快速, 有種催我們趕快用完餐的感覺, 奇蒙子大受影響!
我和婆婆很快就用完餐了, 但是同桌的另外兩位客人似乎想細嚼慢嚥, 沒那麼快離開.
雖然那組客人已經安排別的位子, 但是心情應該也有受影響吧!
不過話說回來, 看他非假日也是滿滿的客人, 整體來說還是蠻有水準的啦~
有機會可以親自來體驗一下!
ㄕㄨㄟ